热播大剧《甄嬛传》讲述的是雍正时期,他深宫的众妃嫔为了争宠、上位,互相残杀,尔虞我诈的宫斗故事。其中很多故事情节虽纯属杜撰,但也或多或少地融入了些许历史元素,甄嬛就是综合了几个历史人物的故事虚构而成。那么,历史上,雍正皇帝到底有多少位妃子,到底谁才是最受宠的“甄嬛”?这些受宠的“甄嬛”们又有着怎样与众不同的人生故事呢?
俗话说皇帝后宫是三宫六院、七十二妃嫔。清朝皇帝的后妃数量远没有达到这个数量。清朝的后妃分为八个等级:皇后、皇贵妃、贵妃、妃、嫔、贵人、常在、答应。而且数量也有严格规定:皇后一人、皇贵妃一人、贵妃二人、妃四人、嫔六人、贵人、常在、答应就没有了具体的名额限制。据档案记载雍正后妃不多,在册的有24位,除去2位皇后外,还有22位妃嫔。在古代帝王中,雍正皇帝应该算是用情比较专一的,不同的年龄阶段,他先后有三位宠妃。
雍正年轻时,比较宠爱齐妃李氏。李氏,汉族,是知府李文烨之女。雍正帝为雍亲王时,李氏嫁给年长于自己两岁的雍正为侧福晋。雍正即位后,被封为妃。从康熙三十四年到康熙四十三年,十年之内为雍正生了三男一女,这无疑表明早期深受雍正帝的宠爱,当时地位明显高于乾隆母亲和纯懿皇贵妃。在齐妃生育的儿女中,唯一长大成人的是皇三子弘时,但雍正继位后,弘时因少年放纵、行事不谨,被父亲雍正削除宗籍,最后囚禁而死。受到儿子的牵连,李氏失宠,仅封为妃。
雍正最宠爱的妃子当属敦肃皇贵妃年氏。年氏,汉军镶黄旗。她是湖广巡抚年遐龄的女儿,她的哥哥是赫赫有名的抚远大将军、川陕总督年羹尧。年妃一生极受雍正帝宠爱,并且性情温柔,生活简朴。雍正还是皇子的时候,年氏已是他的侧福晋。在康熙五十四年至雍正元年,年妃先后为雍正生育了3子1女,有资料记载,这一时期,雍正对年妃有专房之宠。年妃如此受宠,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哥哥年羹尧。康熙末年,诸皇子争夺皇位,年羹尧成为当时雍亲王最依仗的左膀右臂,所以宠爱他的妹妹。但我们仔细研读史料发现,年妃受宠更重要的还是她自身具备的贤良淑德所致,也正是因为这点,最终年妃并没有因为哥哥的获罪而受到牵连。
年羹尧是雍正皇帝的宠臣,对雍正有拥戴之功,以后又屡立战功,加官进爵,可是,年羹尧后来却狂妄起来,多有目无君主、欺压群臣等事发生,她不相信哥哥会做出不轨之事。据说,雍正二年的一天,年妃回家探亲,看到了被兄霸占强娶的蒙古贝勒的女儿,还有在年府,所有的下人都身穿朝服与国家命官平起平坐等等。回宫以后,年妃把回家看到的事实原原本本地都告诉了雍正皇帝。雍正对年妃这种忠君爱国、大义灭亲的精神深深感动,大加赞许,对年妃更是宠爱有加。雍正三年,年羹尧获罪,十天内被连降七级,从威风八面的大将军,成为看守城门的吏卒。而此时,年妃正在病重期间。雍正担忧年妃的病情,为给她冲喜,特别下旨晋升她为皇贵妃。但天不遂人愿,七天后,年妃于圆明园病逝,死后被尊为敦肃皇贵妃,最后还得到了与雍正皇帝同葬的殊荣。
雍正的第三位宠妃是谦妃刘氏,是弘曕的生母,也是雍正晚年的宠妃。谦妃刘氏,内管领刘满之女。雍正七年(1729)入宫,初入宫封为刘答应,雍正八年晋为刘贵人,比雍正皇帝小36岁。雍正十一年,雍正56岁时,刘贵人为皇帝生了皇六子弘曕,雍正晚年得子,自然是异常高兴,母凭子贵,晋封刘贵人为谦嫔。乾隆三年,乾隆将弘曕过继给了康熙的第十七子,果亲王允礼为后。这点倒是和《甄嬛传》中弘曕的身世较为吻合。
雍正在位期间,勤于政务,励精图治,后宫生活比较清淡,一生只生育了14个子女,其中齐妃和年妃就分别生育了4个孩子。应该说,雍正朝的后宫是风平浪静,波澜不惊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