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| 清朝皇帝画像 | 庙号 | 年号 | 在位时间 | 谥 号 | 简 介 | 
| 
					 | 太祖 | 天命 | 1616—1626 | 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(追尊) | 
					 清太祖努尔哈赤,1559年生,1626年卒,享年68岁。他以13 副遗甲起兵,开创出大清基业。既播“康乾盛世”的种子,也埋下了“光宣哀世”的基因。他一生事业的成功,究其根源,在于“四合”一天合、地合、人合、己合。所谓“己合”,主要是心理协和、生理协和、主客协和。能够做到“己合则是人生最高的境界”。 | 
| 
					 | 太宗 | 天聪 | 1627—1643 | 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| 
					 清太宗皇太极,1592年生,1643年卒,享年52岁。他对父汗的遗业,既固本、又维新。他对明朝采取“新其羽翼,攻其心腹”的策略。他率军突袭明朝京师,表现了过人的气魄、雄心、胆识与谋略,四向用兵,奠定清朝东北版图。但他不善已合,过早离世,身后留下两大遗憾:一个是“储嗣未定”,另一个是“大勋未集”。 
					 | 
| 
					 | 世祖 | 顺治 | 1644—1661 | 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| 
					 清世祖福临,1638年生,1661年卒,享年24岁。天福降临,继承大位。皇叔摄政,迁鼎燕京,中原一统,睿王功焉。然睿王殁后,刨坟鞭尸,感情用事,实属过矣。亲政之后,孜孜求治,清厘赋役,严肃吏治。为爱妃,日夜泣;要出家,弃社稷。身为君王,临危之际,下诏罪己,叹可已矣。 
					 
 
					 | 
| 
					 | 圣祖 | 康熙 | 1662—1722 | 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 | 
					 清圣祖玄烨,1654年生,1722年卒,享年69岁。《清史稿·圣祖本纪》论曰 :“早成大业,勤政爱民。经文纬武,寰宇一统。虽日守成,实同开创焉。”康熙时版图,东濒大海,南极曾母暗沙,西接葱岭,西北到巴尔喀什湖,北达外兴安岭,东北至库页岛,是当时世界上幅员最为辽阔、人口最为众多、军事最为强盛实力最为雄厚的大帝国。可贵之处,在于学习。康熙大帝是一位学习型的皇帝,也是中国和世界历史上一位著名的伟大君主。 
					 | 
| 
					 | 世宗 | 雍正 | 1723—1735 | 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| 
					 清世宗胤禛,1678年生,1735年卒,享年58岁。是一位勤政的君主。“康乾盛世”,承上启下。但留的负面历史遗产,诸如完善奏折制度、实行军机处制、秘密建储制度、文字狱案件等,极大地强化了皇权,强化了君主集权制。中外历史经验表明:权力愈接近民众,便愈激发社会生气,权力愈强化集中,更愈扼杀社会生机。雍正朝,如此否? | 
| 
					 | 高宗 | 乾隆 | 1736—1795 | 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| 
					 清高宗弘历,1711年生,1799年卒,享年89岁。《清史稿·高宗本纪》论曰 :“运际郅隆,励精图治,开拓疆宇,四征不庭,撰文奋武,于斯为盛。”乾隆帝运气好,继康雍之后,文治武功,达到顶峰。但“持泰保盈”,盲目自大,沉浸在太平盛世之中。西方列强,雀然兴起;国内民变,烽火九省。他留给其子孙的基业一一帝国大厦,百洞干孔。 
					 | 
| 
					 | 仁宗 | 嘉庆 | 1796—1820 | 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 | 清仁宗颙琰,1760年生,1820年卒,享年61岁。逢世纪之交,遇东西之会,大清帝国由盛转衰,嘉庆帝法祖守成,率循旧章,“动遂成宪,事鲜创新”,是一位平庸部成型皇帝。他对宗室反叛、禁城造反、京师民变,对中原起义、海上义民、列强初侵,个案处置,就事论事,既没有观微知著,也没有察今见明。“吁佛之风,未遽睹焉”一对国外列强侵略的危险,没有预见,也没有防御;对国内社会矛盾的激化,没有调整、也没有缓解。结果给后世子孙、给大清帝国,带来巨大麻烦 | 
| 
					 | 宣宗 | 道光 | 1821—1850 | 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 | 
					 清宣宗旻宁,1782年生,1850年卒,享年69岁。其政治悲剧,有客观外在的原因,也有自己性格的原因。他的性格特点是:疑虑犹豫、反复无常一一禁烟时,严禁与弛禁犹豫摇摆;战争时,主战与主和反复无常,用人时,任贤与任奸功罪倒衡。道光帝就在这场历史悲剧中,扮演了悲剧的主角,成为鸦战争失败的责任者。 | 
|   | 文宗 | 咸丰 | 1851—1861 | 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 | 
					 清文宗奕詝,1831年生,1861年卒,享年31岁。“遭阳九之运,逢明夷之会”,内忧外患,无日安宁。他是一位胸无大局、懦弱无为、花天酒地、放荡享乐的风流皇帝,是一位败家法、败满洲、败国家、败民族的渎职皇帝。安排顾命大臣,权衡谋略失当,遗留之祸患,达半个世纪。 
					 | 
| 
					 | 穆宗 | 同治 | 1862—1874 | 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明肃毅皇帝 | 
					 清穆宗载淳,1856年生,1874年卒,享年19岁。机遇难得;内处“太平军”与“义和团”两大社会动荡之间,外逢英法联军与八国联军两次入侵之际。《清史稿·穆宗本纪》论曰:“冲龄即祚,母后垂帘。国运中兴,十年之间,盗贼划平,中外乂安。非夫宫府一体,将相协和,何以臻兹?”然同治寿短,载湉入继,太后专权,国事亦非。从此,清帝三代无子,大清气数已尽。 
					 | 
| 
					 | 德宗 | 光绪 | 1875—1908 | 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 | 
					 清德宗载湉,1871年生,1908年卒,享年38岁。是位维新之君。然历史轮回,惊人相似。清初,顺治、康熙冲龄践祚,孝庄殷忧启帝,中原一统,社稷安定,国家升平;清末同治、光绪幼龄登极,孝钦垂帘听政,戊戌之变,庚子之乱,大清覆亡。《清史稿·后妃传》论曰:“综一代之兴亡,系于宫闱。鸣呼! 岂非天哉?岂非天哉?”清之兴,在天也,应天命即应天时也;清之亡,在天也,违天命即违天时也! 断送维新,身陷囹圄。国事悲,族事悲,家事悲,身事也悲! | 
| 
					 | 无 | 宣统 | 1909—1911 | 无 | 
					 溥仪,1906年生,1967年卒,享年62岁。继位退位,都在冲龄,对历史、对清朝、对满洲,都没有独立的政治责任。清朝有一个很巧合的历史现象:太祖皇帝兴起于今辽宁省抚顺市所属新宾赫图阿拉,未代皇帝溥仪后来又被监押在抚顺战犯管理所。抚顺一一既是首位皇帝兴起的地方,又是未位皇帝被囚禁的地方。是偶然,还是天意? |